⑸ 横向筋在两端头、转角、十字节点、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钢筋等,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。
⑸ 梁内二排筋绑扎应紧贴箍筋端头弯钩下部,如做成封闭箍,则应满足钢筋外边缘上下间距25mm。
⑼ 面筋及底筋之间应按照设计间距放置钢筋支撑或马凳筋,并与板筋扎牢。板面搭设规范的马道,注意成品保护。
⑼ 设置梯子筋,梯子筋竖向钢筋直径宜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型号,在原位替代墙体钢筋,间距1500mm 左右,水平钢筋直径同墙体水平筋,长度为墙体厚度-2mm,端部打磨,钢筋伸出两边部分及端部刷防锈漆。
⑺ 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700mm 时,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~400mm 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;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。
⑶ 主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长度符合要求,绑扎接头相互错开;第一道竖向筋与暗柱间的距离宜为竖向钢筋间距,第一道水平筋应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。
⑷ 钢筋保护层厚度措施到位;在模板上按照间距1.5m 垫好垫块,垫块厚度同保护层厚度。
⑷ 钢筋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,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。钢筋丝头的螺纹应与连接套筒的螺纹相匹配,丝头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后,应立即带上丝头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筒。
⑷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,加密高度准确;按照箍筋定位线套箍筋,箍筋弯钩叠合处沿柱四角错开摆放,核心箍到位,绑扎牢固;拉筋应钩住箍筋外面。
⑵ 钢筋规格、形状、尺寸、数量、间距、锚固长度、接头位置,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。
⑴ 材料的品种规格,套筒的规格、型号以及钢筋的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。套筒表观合格,相关质量证明文件齐全。用专用的螺纹塞规检验,其塞通规应能顺利旋入,塞止规旋入长度不得超过3P。
其余与底筋相同。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(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);⑹ 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,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,负弯矩钢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,⑶ 复核柱主筋定位情况,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,
⑷ 梁端部第一个箍筋应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 处;加密长度及箍筋间距符合要求。箍筋封闭口摆放在梁顶两侧边,左右间隔摆放;箍筋与主筋应垂直。
⑵ 操作人员须对每批进场钢筋,按不同规格进行施工前的接头连接检验(试连接),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进行施工。
⑹ 现场检验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。接头单边外露完整有效丝扣长度不宜超过2p,也不能一点螺扣也不外露。套筒和钢筋相互旋合时,必须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,保证达到规定的拧紧力矩值;
⑸ 连接钢筋时,钢筋规格和连接套筒的规格应一致,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筒的丝扣干净、完好无损。
主筋均匀排布。⑶ 钢筋规格、形状、尺寸、数量、间距、锚固长度、接头位置,以免网片歪斜变形。⑺ 全部钢筋的相交点扎牢,确保柱主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,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。
⑶ 接头位置设置在受力较小处,接头面积百分率符合要求。同一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。
⑸ 底筋绑扎过程中,预埋件、电线管、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,原则上不得切断或移动钢筋。
⑸ 柱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,垫块应设置在柱竖筋外皮上,间距一般为1000m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