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上面一本,是蓝海浪在1999年使用的。随便翻开几页,可以看到许多手绘彩色设计图——先用铅笔或水笔勾勒出轮廓,再用彩色笔填充色块;有时候为了表现出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,还要用红色、粉色、黄色、绿色等彩色笔勾画细节……“那时候,计算机辅助作图工具还没有普及,设计图以手绘为主,80%以上的设计工作都在本子上完成。”蓝海浪说,无论走到哪里,他都会背着双肩包,笔和本始终随身携带。
木棉花开、小燕高飞……站在花坛前,欣赏着一个个细腻的鲜花造型,蓝海浪若有所思。参与国庆花坛设计21年以来,蓝海浪伴随着祖国的成长而不断蜕变。
1999年,蓝海浪在笔记本上勾画“时代花钟”立体花坛的设计方案 摄影/本报记者 王斌
虽然设计图全靠手绘,但对蓝海浪来说并不难。他从小喜欢养花,小时候还自己动手建了一个小花园。从那时起,蓝海浪就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园林设计师。高考时如愿考进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,美术是他的必修课。“素描、水彩、立体几何、平面构成……自从上大学开始,我每天都和画笔打交道,还经常去颐和园、圆明园、北大、清华等地写生。当时我就知道,毕业后从事园林设计工作,一定要画图,所以一定要把绘画这门基本功练好。”
今年国庆,一座以“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”为主题的立体花坛出现在建国门路口西北角。
从一笔一画描绘设计图,到3D打印花坛模型,改革开放不断带来科技进步,让蓝海浪设计出的国庆花坛越来越新颖精致。
2018年11月9日,蓝海浪在办公室里,展示3D打印出的彩色花坛模型 摄影/本报记者 袁艺
进入新千年,时代发展的引擎把人们推向快速前进。那时,计算机作图软件开始萌芽,蓝海浪意识到,他正处于技术变革的前夜,使用电脑将会大幅提高作图效率,甚至可以让设计方案更加逼真、精细。但是,即使对于园林设计专业“科班出身”的蓝海浪来说,
早期笔记本上的设计方案都是彩色的,线条细腻、色彩丰富。 摄影/本报记者 王斌
走进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,蓝海浪正忙着为2019年北京世园会设计方案。参与国庆花坛设计21载,如今蓝海浪已是总设计师。在他的抽屉里,珍藏着20多个大小不一的笔记本。每年国庆花坛的设计思路,在这些本子里都能找到痕迹。
1999年,蓝海浪构思以“十大名花”为主题的立体花坛,最终受技术条件所限,当年未能实施 摄影/本报记者 王斌
1999年国庆节,在西单路口东南角摆放了一座“时代花钟”立体花坛,时钟芯片委托上海钟表厂特制完成,这是北京第一个能够准确显示时间的花坛。蓝海浪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录着构思过程。他先后画了三个方案草图,第一个是古典花钟,正方形边框里套着圆形表盘,盘面上的12个数字用12生肖图案代替;第二个是现代花钟,表盘中央增加了四角星,增添了一分灵动;第三个是最终采用的“时代花钟”设计方案,月牙中环抱着太阳,组合成一个圆形表盘,代表着日月交替、一天24小时。